近日,来自江苏的代表委员认真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一个个“江苏身影”让大家倍感振奋——五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有“江苏贡献”“江苏实践”,今年即将推进的重点工作已有“江苏经验”。
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
报告摘要
加强制造强国建设,创建“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
【江苏实践】
2016年,苏南5市集体获批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推动了江苏制造强省建设。随着工信部组织实施的“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已升级为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启动“1+3”重点功能区战略,我省将以扬子江城市群为主体申报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
沿江8市组成的扬子江城市群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融合交汇地带,面积5.1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5000万人,GDP占全省78.6%、占全国8.2%,制造业总量占全省76.4%、占全国10%,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和地区水平,是我国产业体系完整、创新能力强、城镇分布密集、开放程度高、竞争能力强的重要区域。“此次创建旨在更大范围优化区域制造业布局、更高层次推进区域制造业协同联动发展、更宽领域深化开放合作,探索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新模式。”全国人大代表、省经信委主任谢志成介绍,示范区创建将围绕沿江8市优势主导产业,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制造强国建设探索经验。
“大、云、物”广泛应用,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报告摘要
深入开展“互联网+”行动,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深刻重塑。
【江苏贡献】
经济发展层次高、科技创新实力强,在推动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中,江苏动作快、出手早,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通过产业间的融合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
无锡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五年来,围绕建设“具有一流创新能力的技术创新核心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发展集聚区和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应用示范先导区”目标,已发展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物联网产业高地。“从感知产品研发、示范应用推广到国际标准定制、商业模式探索,无锡均走在前列。”全国政协委员、无锡市副市长高亚光感触颇深,“2012年,全市物联网企业794家、营业收入不到800亿元,到去年底,这两个数据分别提高到2000余家、2437亿元,占到全省半壁江山、全国1/4强”。
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创新高地
报告摘要
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新设14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带动形成一批区域创新高地。
【江苏实践】
2014年10月,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得国务院批复,是我国首个以城市群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着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区域创新一体化先行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经济发展高地”。
“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江苏的重大责任,对促进江苏经济转型升级、探索区域高质量发展路径具有重大的意义。”全国人大代表、省科技厅厅长王秦介绍,在自主创新示范区辐射带动下,去年苏南地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82%,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0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以占全国的0.29%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国6%、全省60%的地区生产总值。更重要的是,通过构建区域一体化的创新体系,引导创新要素在城市之间、园区之间合理流动和高效组合,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实践中探索南京样本
报告摘要
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章,要抓紧修改废止;有碍于释放创新活力的繁文缛节,要下决心砍掉。
【江苏经验】
目前,南京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最紧迫的是构建竞争力强的创新生态系统。”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市长蓝绍敏表示,对政府来说,要真正当好科技创新的保护者、创新政策的制定者、创新平台的搭建者、创新文化的倡导者。
在创新政策方面,南京出台10条具有较高含金量的政策,计划5年内以财政性支持和市场化撬动,带动创新支持资金200亿元。比如,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在国家政策基础上再给予10%的普惠制奖补;对高层次创新人才,根据经济贡献给予较大力度奖补。在创新平台方面,南京正加快推进国家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推进科技园区整合提升,推动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融通创新。最近,已有两批、65家新型研发机构正式签约。
蓝绍敏希望国家层面更大力度地支持在南京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和重大科学装置,按照国家实验室要求和国际一流标准建设紫金山实验室,在创新型国家建设实践中探索南京样本。
“江苏版”营商环境评价体系
报告摘要
加强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江苏经验】
“我们在全球竞争的大背景下要增强紧迫感,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我国的营商环境!”这是李克强总理在去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的要求。
对标世界银行发布的“企业营商环境指标”,省编办牵头建立“江苏版”评价体系,对全省各市县和省级以上开发区开展“放管服”改革和创业创新环境评价,倒逼各地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对于此项改革探索,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有比较就能看出存在的不足。‘放管服’改革要瞄准问题所在着力攻坚,各地各部门都要这样做。”
“投资环境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投资者的决策与热情,比优惠政策更重要。”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飘扬表示,深化改革就是要强化对标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我省最新一次评价显示,企业3个工作日内注册开业、5个工作日内获不动产权证、50个工作日内取得工业生产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的“3550”目标达标率97.9%,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发展良好
报告摘要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开放型经济水平显著提升,设立13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江苏实践】
自2016年1月获得国务院批复以来,苏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在平台搭建、业务开展、制度创新、项目引进和培育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去年线上综合服务平台B2B出口额突破10亿美元,B2C出口规模约6亿美元,吸引一批保税进口企业落户。
“今年将继续加快综合试验区建设,力争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出口增长10%。”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市市长李亚平介绍,将着力打造具有苏州特色的跨境电商发展模式,大胆探索,破解制约跨境电商发展的瓶颈和障碍,为全国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首个全面建成河长制的省份
报告摘要
建立生态文明绩效考评和责任追究制度,推行河长制、湖长制。
【江苏贡献】
“我省是河长制的发源地,近年来深入践行新时代治水方针,积极探索符合江苏特点的系统治水之路,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全国人大代表、省水利厅厅长陈杰介绍,到去年底,省市县三级总河长全部明确,共落实总河长2910人。11位省委、省政府领导担任省级河长,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共66037人,实现15.86万个在册河道、湖泊、水库和村级小微水体全覆盖。
“下一步还要给省内137个湖泊任命‘湖长’。”陈杰透露,将全面实施生态河湖三年行动计划,严格督查考核,充分发挥河长湖长在治河、治湖中的主导作用,着力打造河长制湖长制全国样板、生态河湖全国样板、水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国样板,让越来越多的百姓享受“长堤春水绿悠悠”的惬意生活。
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报告摘要
实施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消长期实行的药品加成政策,药品医疗器械审批制度改革取得突破。
【江苏实践】
“自2015年1月江苏成为首批开展综合医改试点省份以来,改革稳步推进,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静成介绍,当年11月,江苏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所有药品按零差率销售,“以药养医”成为历史,百姓就医负担减轻。各级政府对公立医院人才引进、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等加大财政投入,有效缓解公立医院债务负担,公益属性得到增强。
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管办分开,各地市成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从体制机制上保证政府办医责任的落实。探索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计委将江苏做法作为重大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同时,分级诊疗制度取得重要进展,全省已组建医联体311个,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扬州共组建医联体17个,覆盖115家医疗卫生机构;按照二级医院标准,建成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农村居民到达二级医院的时间缩短至15分钟左右。
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覆盖
报告摘要
绝大多数城市放宽落户限制,居住证制度全面实施,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覆盖。
【江苏实践】
我省经济发达,是流动人口流入大省,登记流动人口2050.8万人。早在2013年10月,我省就部署实施居住证制度,已实现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全覆盖,13个设区市政府均已制定出台居住证实施办法,落实具体措施。截至去年底,全省已累计制发居住证2597.8万多张。
“实施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有利于保障流动人口公平享受改革发展成果,依法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全国人大代表、徐州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支队长李晴表示。我省明确规定,居住证持有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政策规定,在居住地享有接受教育、社会救助、法律援助、就业、社会保障、文化、基本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公共服务的权利。全省公安机关已累计为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办理出入境证件170万多张、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106万多张、申领机动车驾驶证200万多张、办理机动车登记90万多辆。
“阳光扶贫”助推打好攻坚战
报告摘要
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大精准脱贫力度,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让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江苏经验】
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去年以来,江苏贯彻中央部署,聚焦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以“制度化+信息化+公开化”为路径,探索出以“阳光扶贫”保障精准脱贫新模式。在淮安先行试点后,监管系统已覆盖全省所有市县乡村,初步实现贫困户“不落队”、资金“不流失”、干部“不能腐”,得到中央领导高度肯定。
“‘阳光扶贫’监管系统推动扶贫工作更加精准透明。”全国人大代表、淮安市市长蔡丽新介绍,通过对全市47.94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面比对,清退不符合条件低收入建档立卡户12万人,新增符合条件建档立卡户7.6万人。此外还严肃查处一批优亲厚友、虚报冒领、贪污截留以及扶贫领域工作不务实、过程不扎实、结果不真实等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腐败问题的发生,推动“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
采煤塌陷地“蝶变”风景区
报告摘要
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
【江苏经验】
徐州市贾汪区潘安采煤塌陷地经过多年治理,已变成美丽的乡村湿地公园,成为4A级景区。生态兴则发展旺,去年贾汪首次跻身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徐州是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近年来,一手抓经济转型,一手抓生态治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推进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从源头上促进经济绿色转型。” 全国人大代表、徐州市铜山区委书记、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王维峰介绍,认真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全力推进“263”和化工企业“四个一批”专项行动。同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去年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核心零部件和安全科技“三主一特”产业产值分别增长28%、30%、200%和30%,“四新经济”亮点突出,大数据、大健康、大文旅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