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变局正在谋划,事关江苏发展未来!
阅读:02017/10/22 18:34:43
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正谋划一场事关全省未来的大变局。
10月19日,江苏代表团团长、省委书记李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以“金色名片”、“绿心地带”、“蓝色板块”、“CBD”等形象比喻,勾勒江苏发展战略的未来愿景。
至此,江苏发展新棋局上一个全新的区域发展概念——“1+3”重点功能区应运而生!
未来,江苏的发展将呈现什么格局?如何实现全省更高层次上的产业协调发展?
江苏“1+3”功能区战略构想打破了原有的“苏南苏北”思维,而是把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功能定位等作为划分区域发展的主要依据。李强表示,所谓“1+3”:
“1”——
指的是扬子江城市群,包括沿江八市在内,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发动机。
“3”——
一是江淮生态经济区,包括淮安、宿迁2个设区市和里下河地区的5个县(市),重在展现生态价值、生态优势和生态竞争力;
二是由沿海三市组成的沿海经济带,这是我省最大的潜在增长极;
三是把徐州建设成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拓展江苏发展的纵深。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李强说,在这样的阶段,我们的发展理念、思路、方法都要进行创新,简单沿袭过去的路子走不通,更不可能走得好。区域布局是一个地方发展理念和思路的集中反映,也是发展内涵和水平的直观体现。
1
扬子江城市群
江苏高端产业发展的“金色名片”
扬子江是指南京以下到出海口的这段长江。扬子江城市群涵盖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扬州、泰州、南通等沿江8市。
这一板块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资源禀赋、城市化水平等方面,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江苏的发展重心所在:近400公里的长江黄金水岸两侧,集聚了全省最为丰富的经济、科教、人文等要素资源,以占全省近一半的国土面积、五分之三的人口,创造了全省八成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超过九成的进出口额,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
对于打造扬子江城市群,江苏决策层酝酿良久。
去年9月21日,李强在南京就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进行专题调研时表示,共建扬子江城市群,使沿江8市成为未来江苏协同发展最重要的增长极。
今年6月20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在南京召开座谈会,深入研究扬子江城市群建设问题。李强在会上强调,建设扬子江城市群是着眼江苏未来发展的战略之举,是落实“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
对于如何打造扬子江城市群,李强亦提出了要求。他说,建设扬子江城市群是事关全局的重大课题实践,要坚持“快思维”与“慢思维”并重、当前与长远相结合,扎实有序地推进。
当前,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趋势是:
一是更加注重抢占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高端,依托科技、人才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和发展知识经济,占据高端产业和产业链高端环节,保持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的控制能力;
二是更加注重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推进制造业回归,更加注重实体经济发展,在研发、专利、工艺、品牌等关键环节巩固全球领先地位。
所以,不难料想,大规模高端产业的集群未来将成为扬子江城市群产业空间布局的主要形式,“龙头”城市成为促进全球价值链的总部地区。
南京和苏州首先要建成国际性都市,让南京进一步带动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苏州则进一步和上海无缝对接,成为上海“全球城市”的延伸带和新空间。总之,城市群魅力和竞争力的保证,来自于沿江八市的国际化水平。
2
江淮生态经济区
江苏永续发展的“绿心地带”
江淮生态经济区,具体包括淮安、宿迁两个设区市全域以及里下河地区的高邮、宝应、兴化、建湖、阜宁等县(市)。
这里是我省地理位置上较为中心的区域,是扬子江城市群、沿海经济带、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共同腹地和后花园。
同样为苏北地区,淮安和宿迁在生态建设上已经走在全省前列。此外,扬州的高邮、宝应,泰州的兴化,盐城的建湖、阜宁,这一区域同为里下河区域,是江苏水网最密集的地区,也是农业最发达、生态资源优势最突出的地区。
近年来,江淮生态经济区在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子上有了一定的工作基础,经济社会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然存在发展不够充分、增长不可持续、群众不够富裕的问题。
李强指出,要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重现这一区域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版图中的历史辉煌,必须在生态上做足文章。
淮安、宿迁的未来发展,将聚焦重点产业,着力发展绿色产业和新经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度挖掘旅游业,注重发展养老产业,建立负面清单和正面清单。
里下河地区的5个县(市),将做足做透“水”文章,建设一批以水文化和水环境为特色的水生态文明城市、滨水型特色小城镇、水美乡村,打造生态空间开敞、城乡风貌各异的城乡体系,构建江苏永续发展的“绿心”。
今后,江淮生态经济区将更多地承担起其特殊的使命,即打造成为生态产品最重要供给区、绿色产业集聚区、绿色城镇特色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及生态田园风光旅游目的地。
3
沿海经济带
江苏向海洋发展的“蓝色板块”
从2009年江苏沿海地区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沿海开发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沿海地区生产总值每年跨越一个千亿元级台阶,年均增长11.5%,占全省比重从14.5%提高到17.9%。同时,沿海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高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1%和8.8%,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8.76∶45.7∶45.54。
《江苏省“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江苏将初步建成海洋经济强省。在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上,要做强“三核”,即连云港、盐城、南通。当下,以连云港、盐城、南通为代表的沿海经济带,正承载着打造全省经济新增长极的时代使命。
对于南通,李强书记指出,要按照建设上海“北大门”的定位,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强对接,特别是创造条件、营造环境,集聚更多创新资源要素,吸引留住更多优秀人才,不断增强新的发展动能。
依据《规划》定位,连云港要加快推进上合组织出海基地建设,高标准建成中哈物流中转基地,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涉海产业合作,推动涉海产业链向中西部延伸。
盐城则应加快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加快创建国家生态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积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构建海洋绿色产业结构,发展低碳循环海洋经济,力争在滩涂综合开发创新、转型升级区域合作、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日前,江苏正式发布“十三五”沿海发展规划,将重点打造“三大基地”: “一带一路”建设先行基地、江海联动发展基地、开放合作门户基地。
如今,江苏实施沿海开发“3+3”区域战略,继连云港、南通、盐城之后,又新加入了泰州、淮安、宿迁。
省沿海办主任林一峰表示,下一阶段,沿海开发六市在发展中各有明确定位,形成清晰的产业结构:
南通——上海“北大门”
连云港——“一带一路”交汇点
盐城——“东部沿海汽车制造基地”
泰州——“中国医药城”
淮安——“台资集聚高地”
宿迁——中国“电商名城”
2017年5月24日,沿海地区发展会议在南京召开,南通、连云港、盐城、泰州、淮安、宿迁分管市长齐聚。这是自江苏实施沿海开发“3+3”战略以来,六市的首次“会师”。
可见,未来的江苏沿海开发,不是一家的“独奏”,而是沿海地区的“合唱”。
4
淮海经济区
徐州要成为淮海经济区的“CBD”
淮海经济区横跨苏鲁豫皖四省,坐拥20个设区市,既是“一带一路”的交汇之地,又是我国南北两大发达地区(即长三角与京津冀)、东西两大生产力主轴(即沿海与沿东陇海线)的结合部。其中,徐州位于淮海经济区地理中心,放大看,则位于京津冀和长三角连线的中点。
上世纪90年代,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谈到淮海经济区的意义。他说,淮海经济区要充分利用欧亚大陆桥优势,发展自己的经济,同时对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意义也很重大。
2017年全国两会上,江苏代表团曾联名提出议案,将淮海经济区上升为国家规划。
今年6月底,国务院正式批复徐州城市总体规划,“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城市定位表述在该总规中得以体现。紧接着,7月3日江苏省委常委会召开专题会,专题研究徐州市工作,主题也是围绕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这也是江苏省级决策层首次对省会南京以外的设区市的工作进行专题研究。
徐州市长周铁根在汇报工作时表示,要“真正将徐州打造成名副其实的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记者从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讨论稿)看到,徐州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淮海经济区“四个中心”,即经济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以及科教文化中心。
比如在经济方面,徐州目标到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8000亿元,2025年跻身经济总量万亿元城市行列,并成为区域资源要素的集聚点和交汇地。
当前,徐州的发展已经处于一个新的起点上,实现“淮海崛起梦”,要有更宽的视野、更高的追求。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徐州要成为苏北振兴的强引擎、全面小康的领头羊;在国家战略布局中,徐州要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节点。
整理 | 季周燕
来源 | 新华日报、澎湃新闻、江苏沿海等
宁波市盐城商会 备案号:浙ICP备2024123721号
电话:0574-87171818 E-Mail:61626800@qq.com
商会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泰康西路859号财富管理总部5幢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