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项排名位居全国前五,仅次于上海深圳,宁波新兴产业亮了!
阅读:02020/11/6 17:20:05
近日,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联合启信宝,提取了8大热门新兴产业在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企业数量,并通过它们反映出的城市产业集聚度,作为研究全国产业分布的切口。
这8大热门新兴产业分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大数据和工业互联网。其中,宁波在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工业互联网领域的企业数量,均位居全国前5名,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分布分别处于全国第6、第10位。
这一排名意味着什么?要知道,在这8大新行业里,能有4大领域企业规模位居全国前5位的城市,只有上海、深圳、宁波这3座城市。若是将这8大行业的排名累加,不难看出宁波的相关企业集聚规模高居全国第3位,仅次于上海和深圳。
相比之下,同处长三角的兄弟城市苏州,仅在新能源、工业互联网这2大领域表现突出;杭州仅在大数据领域位居全国第5;而包括郑州、长沙、合肥在内的中部重点城市,在这8大新兴行业的企业数量排名都在10名以外。
榜单选取的新兴产业数量排名,固然只是衡量产业分布的冰山一角,却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格局。宁波的亮眼表现,既是对建设“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的肯定,也留下了一些问题供从业者思考……
在榜上有名的新兴产业中,宁波在高端装备、新材料的表现最为突出,前者位居全国第2位,仅次于上海;而后者取得全国第3位的佳绩,仅次于上海和深圳。
众所周知,机械装备被称为“工业之母”,而材料是“工业的粮食”,在这两大基础性领域的集聚效益,正是宁波制造业家底雄厚的体现。今年前三季度,宁波的高端装备、新材料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7476亿元和2512亿元,增速分别为5.8%、9.4%,引领了全市的规上工业复苏。
在这两大领域,宁波涌现的“单项冠军”更是不胜枚举。海天塑机的注塑设备,远销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江丰电子的高纯度溅射靶材,改变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卡脖子”局面,是芯片制造必不可少的材料;博德高科的精密切割丝,是众多精密零部件制造的“幕后英雄”……
更重要的是,宁波引进大院大所、厚植“栽树工程”的举措,为产学研结合搭建了平台。今年9月,宁波高端装备海外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正式落户,为本土企业打造“技术超市”;西工大宁波研究院的投入使用,让柔性电子材料等优秀科研成果有了落地的可能。
有了这些“梧桐树”,宁波有望引进更多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企业,并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择木而栖”,而发展高端装备与新材料等基础产业的意义,不仅能为宁波的产业结构“强链、补链”,还能为长三角乃至中国制造做出突破性贡献。
与此同时,宁波还紧随新能源、工业互联网这两大万亿级市场的风口,布局的规模分别位居全国第3位、第5位。
近年来,宁波的新能源领域出现了不少“黑马”。今年前三季度,宁波锦浪科技的营业总收入同比增幅高达74.3%,在分布式光伏发电领域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同期,全球顶级的光伏组件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东方日升的营业总收入已突破100亿元大关,凭借高新技术的实力,成功实现内外销“两开花”。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加速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令工业互联网成为前景广阔的蓝海,吸引不少专业团队寻求商机。
浙江云科智造是宁波上市公司爱柯迪、舜宇光学生产线的“幕后英雄”,其研发的Brain Matrix大数据平台,要为宁波构建工业大脑。公司总经理顾铠博士的感受很有代表性:“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宁波是我们的首选城市,近年来政府对智能制造的扶持,对新兴企业有很大的帮助。”
“在工业互联网的浪潮中,宁波仍走在风口上。它有着优秀的制造业基础和狼群效应,光是制造业上市企业就有70家左右,在同类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且宁波帮的商人基因、强大的外贸基础,给了宁波制造充裕的资金支持。”宁波数益工联创始人何盛华分析道,“希望宁波能够抓住机会弯道超车,提升管理研发和数字化改造的能力。”
当然,通过这份榜单,我们也能看出宁波的产业结构中有待提升的部分。在生物医药、大数据方面,宁波的相关企业数量分别位居全国第18位、第22位,低于宁波GDP在全国的实力排行。
就生物医药领域而言,全国排名的前四位被“北上广深”包揽,而杭州、武汉、西安、苏州的表现也不甘示弱。尽管宁波拥有美诺华、海尔施、美康生物等龙头企业,但相形之下,整体的产业基础,和光是上市医药企业就有超过40家的深圳相比,仍显得有些薄弱。
好在宁波已开始奋力追赶。7月底,宁波市出台《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从新建产业投资项目、培育高成长潜力企业、支持技术应用与研发创新等方面发力,抢占产业布局的高地。今年前三季度,宁波的生物医药工业增加值增速高达15.3%,显示出强劲的潜力。
大数据领域,是宁波产业分布的另一大短板,而“北上广深杭”是该行业名副其实的“王者”。且不说阿里、腾讯、百度、字节跳动、网易的“高手云集”,光是这些巨头给城市带来的溢出效益,就足以培育相关产业生长的土壤。
更大的挑战是,宁波临近互联网产业发达的上海、杭州,难免受到“虹吸效应”的影响。顾铠博士坦言:“宁波本地的大数据、互联网相关人才较为短缺,这一点可以通过引进高校、提升研发投入来补足,让更多人在宁波加入到相关课题、专业方向的研究,并从事相关工作。”
目前,宁波正在大力建设软件名城,推进与阿里巴巴、华为、东华软件等头部企业的合作,而包括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浙江万里学院等本土高校,正在纷纷开设数据科学、大数据应用相关专业,为业界输送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有望在未来改进这一现状。
应注意的是,榜单仅是产业集聚效益的体现,而规模与质量往往是两个衡量维度。有业内人士曾感叹:深圳有富士康、青岛有海尔、佛山有美的,而宁波缺乏引领城市的制造业龙头企业。
诚然,这与宁波“小而美”的单项冠军遍地开花、民营经济活力旺盛的特点不无关联,却也为宁波制造留下了一道“如何做大做强”的思考题。今年以来,无论是承接浙江自贸试验区的扩区,还是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大院大所等高能级平台,对宁波而言都是改变现状的契机……
宁波市盐城商会 备案号:浙ICP备2024123721号
电话:0574-87171818 E-Mail:61626800@qq.com
商会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泰康西路859号财富管理总部5幢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