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发展跃上新台阶
2015年,“十二五”收官之年。
回望征程,面对错综复杂经济形势,市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牢牢把握工作主线,着眼抓大事谋全局重落实,科学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工作跃上新台阶,抓住了发展机遇,回应了民生关切,创塑了盐城优势。
去年底召开的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提出五个迈上新台阶目标,既对全年工作提出目标方向,又指出路径遵循。
今年7月召开的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准确研判宏观形势,强调要保持清醒头脑,巩固并发展业已形成的良好势头,以务实举措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年来,全市上下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结构改善、质态提升良好态势:
看速度——11项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口径工业开票、服务业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出口总额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各项存贷款余额等指标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看质量——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工业,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稳定在82%以上,民营经济对投资增长贡献率达89.6%。
看结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28.7%,节能环保、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00亿元,增长30.7%,比面上工业增速高18.7个百分点。
工作上的一着不让、一步一脚印,赢得盐城改革发展的底气和稳健。盘点2015年,盐城发展保持定力、保持毅力、保持耐力,主动作为、积极进取,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这份出色的答卷,体现了市委积极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展现出的高超驾驭力和坚强领导力,“增长与转型良性互动、发展与生态相得益彰、经济与社会协调并进”,正呈现出令人鼓舞的现实模样。
这一年,市委坚持站位高端、守住底线,强化对经济工作的统筹领导,牢牢把握主动权。
“企业是经济增长的主体,稳经济首先要稳企业。”春节长假的最后一天,2月24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部分企业走访调研,勉励企业在新的一年,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展现新作为、争创新佳绩。
市委科学分析经济形势,密切监测经济运行,及早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超前谋划部署,强化要素支撑,大力简政放权,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措施扶持实体经济,顺利实现量增质更优。GDP突破4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1至11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4%,全口径开票销售增长6.8%,分别高于全省3.1和9.3个百分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数和累计数均居苏北第一,新三板挂牌企业数苏北第一。
这一年,市委抓住发展动力转换“牛鼻子”,推进传统动能与新动能有序“换挡”,新的动力正喷薄而出。
12月21日,国内高性能纤维等新材料领域的顶尖专家云集盐城,共同研讨车用纤维新材料发展趋势。中国工程院院士郁铭芳称赞,盐城奥新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效果很明显,已走在国内同行前列。
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中汽中心盐城汽车试验场建成运营。江苏绿色智能轨道交通产业基地落子盐城环保科技城。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布局盐城大数据产业园。
经济新常态下,我市把调结构、转方式摆上更加重要位置,主动策应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机遇,致力调高调轻调新调绿,启动实施总投资1700亿元的产业创新“十大工程”,电子信息、大数据、节能环保、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海水淡化及健康产业等一批达到全国领先水平的新产业经济拔地而起。
这一年,市委坚定不移实施沿海开发重大方略,发挥区位优势,做好融接文章,加快沿海中部崛起。
盐城成为中韩产业园地方合作城市,中韩盐城产业园建设快速推进。12月20日,《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生效,实施首轮关税减免,当天我市4家企业领取到全国首批中韩优惠原产地证,获关税减免近万美元,由此成为第一批受益者。
以大交通促进大开发带动大发展,沿海已经成为全市最具发展潜力的重要板块。盐城港“一港四区”今年已建成万吨级码头17个,货物吞吐量7000万吨;南洋国际机场开通22条国内国际航线,旅客吞吐量超80万人次;临海高等级公路全线贯通,阜建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现“县县通高速”;徐宿淮盐高铁正式开工建设,盐城飞速驶向“高铁时代”。沿海五县(市、区)工业开票增速高于全市7个百分点,对全市增长贡献率达94%。
这一年,市委引导推动全市上下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提升环境品质,绿色发展的盐城样板正在显现。
我市以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为抓手,大力实施“四清”工程,沿海“经济走廊”和“生态走廊”加速形成,林木覆盖率达26%,生态效益指数全省第一。空气质量连续两年全省最好,PM2.5平均浓度全省最低,空无烟、地无尘,“盐城好空气”成为靓丽城市名片,“让人打开心扉的地方”享誉大江南北,促进旅游发展并带旺人气,全年接待游客达220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27亿元,均实现翻番。
这一年,市委始终把坚持发展惠民作为重要使命,加快全面小康建设,盐城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据数据监测,我市全面小康综合指标和民生水平、民生发展、民生满意度三大指数苏北第一,在全省位次大幅前移。年内14万低收入人口完成脱贫目标,111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基本实现新“八有”目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增加,分别达到28200元、15855元,成为江苏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正式启动跨区域引水的新水源地工程,困难群众托底救助市域全覆盖,全市720万常住人口免费享受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全覆盖。
回首2015,感受风雨兼程,我们心潮澎湃:这一年,盐城经济发展量质双升,开放合作走向深蓝,生态建设品牌彰显,民生保障不断改善,圆满实现“十二五”收官。
展望2016,站在新的起点,我们更加豪情满怀:为加快建设创业开放生态幸福厚德的美丽盐城、实现“建设新盐城、发展上台阶”而不懈奋斗!
上一篇: 大丰重点项目竣工献礼新年
下一篇: 我市着力推进农开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纪实